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,堅定理想信念,砥礪初心使命,賡續精神血脈,強化責任擔當,以實際行動慶祝黨的100周年華誕,6月27日,市外高黨委委員、副校長嚴萬云給外高全體黨員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--《從毛澤東詩詞看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》。
嚴校長說:“毛澤東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,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,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。毛澤東的初心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,是天然地聯系在一起的。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的人生觀、價值觀的高度濃縮和藝術載體,通過分析毛澤東詩詞來解讀毛澤東的初心,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?!?/p>
嚴校長從毛澤東的生平開篇,以四個部分深度解讀了毛澤東詩詞的四個發展階段。
第一篇章:恰同學少年,風華正茂
從“學不成名誓不還”到“糞土當年萬戶侯” ——從一介書生變成指點江山的熱血青年。1925年秋,毛澤東從長沙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之前,重游橘子洲頭,寫下豪情滿懷的《沁園春·長沙》。這是青年毛澤東的代表作,反映了寫詩時的復雜心情,追溯了湖南一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。
正如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上所說:“年輕的毛澤東同志,‘書生意氣,揮斥方遒。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’,既有‘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浮’的仰天長問,又有‘到中流擊水,浪遏飛舟’的浩然壯氣?!泵珴蓶|已經是堅定的革命者,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。
第二篇章:戰地黃花分外香
中國革命前途光明,道路曲折。1934年夏天,第五次反“圍剿”嚴重受挫,毛澤東寫下《清平樂·會昌》,他解釋“踏遍青山人未老”一句時說:“一九三四年,形勢危急,準備長征,心情又是郁悶的?!?1935年2月寫的《憶秦娥·婁山關》是長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,遵義會議扭轉了毛澤東的人生境遇,但紅軍依然處于險境,這首作品顯得極其蒼涼凝重,因為他深知“萬里長征,千回百折,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,心情是沉郁的”。
第三篇章: 而今邁步從頭越
1936年《沁園春·雪》中“欲與天公試比高”時,日本加緊侵華,民族矛盾日益尖銳,中央紅軍已結束長征到達陜北,開始東征,奔赴抗日前線,毛澤東已經找到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正確道路和具體方法。
第四篇章:敢叫日月換新天、
1959年6月,新中國成立已經十個年頭,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韶山時,感慨“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教日月換新天”。
嚴萬云同志的黨課深入淺出,生動形象,內涵豐富,分析透徹,具有很強的理論性、針對性和指導性,使全體黨員進一步明確了堅定理想信念、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性,給全體共產黨員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指明了具體方向。只有做到不忘初心、永不變色、牢記使命、一心為民,才能使我們黨永葆青春,戰無不勝。
文字:薛琳
圖片:李潔
審核:員安良
編輯:薛琳